top of page

《全民新聞台》[港聞]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詐騙手法多樣化 個人資料外洩風險增

作家相片: 全民新聞 CVRHK全民新聞 CVRHK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詐騙手法多樣化 個人資料外洩風險增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詐騙手法多樣化 個人資料外洩風險增

[2025年1月16日]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詐騙手法多樣化 個人資料外洩風險增


根據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的最新報告,2024年接獲的與懷疑誘騙個人資料相關的查詢達到1,158宗,較2023年的793宗增加了46%。公署對社會上日益增多的騙案表示高度關注,指出騙徒利用多種手法騙取金錢及個人資料,令市民的個人資料私隱面臨嚴峻挑戰。


私隱專員公署表示,虛假招聘廣告是其中一種常見的騙案,騙徒透過網上發布虛假招聘廣告,誘使尋找工作機會的人提供個人資料。部分受害者甚至被誘騙至東南亞城市,遭禁錮並被迫參與詐騙活動。


近期,涉及即時通訊軟件的騙案也成為新的挑戰。騙徒通過騎劫事主的即時通訊帳戶,假冒事主向其聯絡人發送訊息,進而騙取金錢及個人資料。


假冒客服的騙案同樣猖獗,騙徒假冒電子錢包或銀行的客服人員,訛稱事主的保險單到期需扣費,並在事主表示沒有相關保單後,誘導其提供銀行帳戶及存款資料,最終要求將所有財產轉移至指定帳戶以進行“戶口解鎖”。


網上拍賣平台上,騙徒也會冒充買家,聲稱已透過平台支付款項,隨後假冒平台以電郵聯絡事主,誘騙其提供銀行帳戶名稱、密碼及一次性密碼,最終盜取其資金。


釣魚攻擊通過短訊及電郵發送虛假訊息,誘使事主點擊不明連結,從而套取信用卡及個人資料。電話騙案中,騙徒以預錄語音致電事主,聲稱其涉及刑事案件,並要求提供個人資料或將款項轉帳至指定帳戶。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深度偽造技術也被用於製作詐騙影片,竄改公開片段,假冒官員或名人,誘騙事主進行投資或求助。社交媒體平台上出現假冒購買年貨、投資或旅行社的專頁,透過優惠廣告吸引事主點擊,進一步騙取個人資料及金錢。


面對這些複雜多變的詐騙手法,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呼籲市民及機構必須提高警覺,特別是在處理虛假招聘廣告及涉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詐騙影片時要格外小心。她建議市民在提供個人資料前應仔細考慮對方的目的,切勿隨意披露個人信息,並定期檢查網上銀行的帳戶及簽帳紀錄,保護好個人密碼,精明使用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以減少個人資料外洩的風險。


公署提醒市民,年近歲晚應更加警惕,避免成為騙徒的受害者,確保自己的個人資料安全不受威脅。


🔽全面覆蓋最新港聞🔽

官方網頁: https://www.cvrhk.com

支持全民小店《維瓦》:

店舖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銀城廣場地庫B31號舖

全民新聞 (@cvrhk_news) on IG , Threads

承印人: 全民新聞 CVRHK 
九龍旺角西洋菜南街銀城廣場地庫B31​​​
香港
Email: civilianreporters@gmail.com

bottom of page